07-10 09:48
入夏以后,各种蚊虫鼠蚁也开始渐渐活跃起来,不多加注意的话难免会受叮咬之苦,有些虫子甚至能够威胁人的生命
所以,学习一些防虫知识是十分必要的。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常见的昆虫的防治指南,赶紧来看一下吧
蚊子
夏天对人影响最大的昆虫是蚊子,夏季遭到蚊子的叮咬是常有的事情。蚊子叮咬留下的伤口红肿、痒、痛,十分难受,甚至会传染登革热、疟疾、脑炎等。
应对方法:
使用清凉油、风油精等驱蚊用品,或在伤口处涂抹碱性的肥皂水、盐水软化红肿缓解痒痛。
隐翅虫
皮损为条状、片状水肿性红斑,其上有密集丘疹、水疱及小脓包,附近淋巴结常肿大。
应对方法:
避免接触,如遇虫落在皮肤上,不要在皮肤上拍死它,而应把它弹走。如被咬,应内服抗组胺药,外涂解毒搽剂或外用糖皮质激素,有继发感染者用抗感染药。
跳蚤
夏季正是跳蚤繁殖活动的高峰期,跳蚤常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皮肤,或隐藏于墙角、地板缝。被叮咬后有的可发生红斑、丘疹、风团,局部皮肤红肿剧痒。
应对方法:
要彻底消灭跳蚤,首先要从源头上防范。家里有小猫小狗的,要勤给它们洗澡。 对于家里的跳蚤,可以用杀虫剂来消灭,家里的被子、衣服等物品,应放太阳底下暴晒。 如果被跳蚤咬了,情况严重的话,及时到医院治疗。
恙虫
恙虫叮咬人时会分泌一种酶使人麻痹,所以被叮咬后98%都会产生焦痂,主要分布在腋下、乳房下、后背等隐秘位置。恙虫病首发症状是高热,恙虫病除了眼睛红,会有皮肤红肿,四肢麻痹,恶心嗜睡等。
应对方法:
如果野外活动后出现长时间高热不退,且腰、腋窝、腹股沟等处发现焦痂,应及早就医。
蚂蟥
蚂蟥致伤是以吸盘吸附于人体皮肤上,并逐渐深入皮内吸血。被叮咬部位常发生水肿性丘疹,不痛。
应对方法:
蚂蟥吸附于皮肤上时切不可强拉,否则蚂蟥吸盘将断入皮内引起感染。可用手掌或者鞋底用力拍击,经过剧烈的震打以后,蚂蟥的吸盘和萼片会自然放开,或用食醋、盐水涂搽叮咬处,蚂蟥就会放松吸盘而脱落。
蜈蚣
被蜈蚣咬伤后伤口是一对小孔,局部表现为剧烈疼痛、瘙痒。全身表现为头痛、发热、恶心呕吐、抽搐及昏迷等。若被大蜈蚣咬伤,甚至会造成局部组织坏死。
应对方法:
如果无法立即就医,用肥皂水、石灰水、小苏打水等碱性液体冲洗伤口,以中和蜈蚣的酸性毒液,然后包扎,切勿用碘酒或消毒水涂抹伤口,并立即送医救治。
蜱虫
蜱虫会将自己的头埋在人体的皮肤内吸血,同时分泌有害物质。若不及时取出,轻者引发皮肤疾病,重者甚至危及生命。
应对方法:
一但发现身上有蜱虫,千万不要硬拽,因为蜱虫嘴上的倒刺可能深入体内。可以用酒精涂抹蜱虫,然后用镊子取出。如果没有完全取出,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取出。千万不要用手触摸,如发生高烧等症状,应该尽快就医。
螨虫
螨虫叮咬人体后皮损为圆形红色斑疹、丘疹或丘疱疹,中心可见到针尖大小的疹点,少数可为大小不等的风团,顶端可有小疱。
应对方法:
被咬可内服抗组胺药及外涂解毒搽剂,有继发感染时,可适当使用抗生素。平时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,保持干燥,日晒草席、被褥,避免和猫狗等宠物亲密接触。
蜜蜂
被蜜蜂蛰伤后,局部皮肤会出现疼痛和瘙痒,还会伴有红肿热等过敏刺激和局部炎症反应。如果身体被群蜂蛰伤多处,常引起发热、头痛、头晕、恶心、烦躁不安、昏厥等全身症状。
应对方法:
应用针尖或镊子挑出蜂针,将伤口四周皮肤捏起,挤出蜂毒,用肥皂水、小苏打等碱性溶液擦洗伤口,局部涂解毒搽剂或外用糖皮质激素。伤口肿胀时可冷敷,如果引发局部或全身皮肤过敏反应,应立即就医。
蚂蚁
家里若是有甜食,摆放不当,就会招来蚂蚁大军来袭,让人又气又厌。
应对方法:
无毒无污染又安全有效的妙招:整粒的新鲜柠檬,对切成两半,在看得到蚂蚁的地方及其移动路线,挤出柠檬汁,并拿着切半有果肉的那一面,沿途涂抹。
蟑螂
神出鬼没的蟑螂,最爱隐身于掌管我们民生大计的厨房里。
应对方法:
将一块浴用香皂切成数小块,置于容器内注入清水,摆放在蟑螂出没的橱柜内,不出数日,打开橱柜将令您讶异于蟑螂的无影无踪,橱柜内还多了怡人的香味。想要效果持续,仅须定期补充香皂容器内的清水。
建议大家
●平时别到草多、不熟悉的地方去,更不要在草地坐卧,特别是在草丛中卧睡,以避免被叮咬。
● 在野外旅游或作业时,应穿浅色衣服,扎紧袖口、领口及裤脚口,身体外露部分涂擦驱避剂进行防护。
● 避免在草丛、树枝上晾晒衣服和被褥。搞好居住环境卫生。
● 一旦被叮咬后出现发热、胸闷、全身皮疹等症状,要迅速到医院就诊。
爱武义,在武义。武义的吃喝、玩乐、住行、趣事、时讯、八卦等各种信息应有尽有